海南芒果。
春节过后,三亚的贵妃芒迎来了丰收季,陆续销往国内山姆、百果园、雨露空间等商超,2月15日,三亚芒果持续空运出岛,飞往加拿大、香港等地。
据悉,海南栽培芒果的历史悠久,明朝正德年间的《琼州府志》对芒果栽培种植有明确的记载,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从早的“野蛮生长”到“驯化种植”,海南芒果“家族”成员日渐增多,规模化种植的品种就达到20余种。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攀升,芒果已登上海南“果树之王”的宝座,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竞争力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
而海南芒果的规模化种植,始于建省之后。30余年来,海南芒果种植面积从建省前的1万亩发展至今天的99.25万亩,产量83.08万吨,并先后出口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
独占国内水果市场空档期
建省后海南芒果产业迅速发展
尽管海南自古便有芒果树,但在海南建省前芒果产业发展缓慢,据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的研究显示,1985年海南芒果种植面积仅1.14万亩,产量也仅1184吨。建省后芒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发展快时期为1993年到2003年这10年时间,平均每年新增种植面积为6万亩。
据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岗位专家高爱平介绍,建省之初海南芒果生产主要以农户小规模兼营为主,随着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很多企业把资金转为投资农业。当时芒果作为新兴产业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现出一批大型公司或农场种植芒果,例如当时的南田农场等,经营规模小则100余亩,多则上千亩,而当时种植芒果的市县则是昌江、东方、三亚等市县。
“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得益于芒果催花技术的成熟推广,海南芒果上市期实现了从5-7月提前到2-5月的飞跃,海南芒果近乎独占国内水果市场空档期,当时果农种植芒果收益颇丰,芒果市场价格达3-4元/斤,且无论外表好坏,基本不愁销路。”三亚市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说,他是“果二代”,父亲彭福返自上世纪80年代从福建老家迁至三亚开荒种植芒果,而他从小跟随父亲在果地里长大,也见证了海南芒果产业的发展史。
管理粗放效益低
海南芒果发展遇瓶颈
2008年,海南芒果的种植面积增长至69.9万亩,产量也大幅提升,产量则达到30.55万吨。在20年余的发展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陵水等市县的芒果产业取得巨大增长,其中三亚的增幅大。
然而,仅靠着反季节的时间差赢得市场的海南芒果很快陷入瓶颈期。“在2000年左右,当时海南芒果凭借早熟的优势,即使是再差的果子都能稳赚,也造成了很多果农管理粗放,且一味的追求产量而过多的使用化肥农药使得海南芒果品质下降,种植效益难以提高。”海南雷丰芒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孔佃说,部分芒果种植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市场、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而淡出芒果种植行业。真正在芒果行业坚持下来的则是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企业。
正是在2007年,观察到海南芒果产业发展出现瓶颈时,雷孔佃掏出自己所有积蓄成立海南雷丰芒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芒果标准化种植技术,帮助果农提升芒果品质、对接市场。
截止2014年底,海南芒果种植面积达70.3万亩,三亚芒果种植38万亩,除农垦系统以外,三亚芒果面积大,是全国芒果早上市的产业基地,也有着“中国芒果之乡”的美誉。
“近5年来,随着海南芒果品牌建设和品质的提升,海南芒果种植面积有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21年新种12.05万亩,是历史上新种植面积多的1年。如今海南芒果种植面积达99.25万亩。仅次于广西和云南,位居全国第三。”高爱平说。
全产业链发展
海南芒果产业迎新机遇
“有了雷丰芒果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加持,近年来我们果园的芒果品质逐渐得到提升,收购价也得到了保障。”近日,陵水英州镇大拥村果地的果农肖根葵说,果地里的金煌芒还没开始采摘,果子已经就已经被预定,且收购价还不错。
海南雷丰芒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向农户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每年全程跟踪服务芒果面积4万多亩,辐射带动10万多亩果地应用芒果生产标准技术。在种植管理端,海南芒果的品质正不断提升。
在定安黄竹镇海南农垦南金农场公司旗下海南豪蜜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厂房内,芒果通过一道道的加工流水线,从鲜果变成了果浆。有了加工流水线,芒果产业的附加值得到了提升。
当下,海南芒果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海南省制定《海南省芒果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发展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将按照“优化一产空间布局、补齐二三产链条、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径。到2024年,将基本建成覆盖三亚等7个市县集生产、保鲜、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海南早熟芒果优势特色全产业链。
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海南芒果产业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是海南芒果全产业链建设的重点内容。
海南芒果品种多达20余种
芒果与海南的渊源颇深,作为全国最早种植芒果的省份之一,芒果在海南的“家族”成员庞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岗位专家高爱平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芒果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开发。高爱平介绍,海南芒果栽培历史悠久,建省之初海南芒果种植面积虽不大,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但栽培的品种却很多。其中广泛栽培的品种就有20多种,主要的品种有吕宋芒、椰香芒、白玉芒、泰国秋芒等。这些品种在品质、稳产丰产的表现上都不错。“例如在1986年广东省农业厅举办的稀优果树评选中,昌江县农委送评的白玉芒、青皮芒、椰香芒,以及儋州市送评的吕宋芒均获得优质品种奖。”高爱平说。
上世纪90年代后,海南从台湾引进不少优良品种,其中台农1号、贵妃芒、金煌芒为代表的品种因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很快占据了海南芒果生产的较大比重,目前,海南不同产区栽培的芒果品种重叠度较高,贮备品种不足。台农1号、金煌和贵妃三大品种占市场份额90%以上,其他品种除台牙、红玉有一定面积外,鸡蛋芒、圣心、R2E2、热品4号、爱文、白象牙、热农1号等品种栽培面积较小。
目前,中国栽培的芒果品种达40余个品种,海南栽培的芒果品种近乎占据一半;而海南芒果种植面积仅次于广西、云南,位居第三;而海南芒果则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地处热带,造就了海南芒果的独特风味。
贵妃芒
皮薄核小,果肉细腻
想要从众多的芒果中认出贵妃芒并不难:娇小的身姿,身披七彩霓裳,自带幽幽香气。如此婀娜的身姿,不负“贵妃”盛名。但实际上,“贵妃芒”在来到海南之前有另一个名字——红金龙。三亚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是“果二代”,父亲一辈自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三亚开荒种芒果,彭时顿记得,“红金龙”是上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到海南的,在三亚种植后红金龙表现出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点,当地果农才给它改名叫“贵妃芒”。
事实上,贵妃芒“征服”八方食客的不仅是“颜值”,还有它的内涵。果皮薄如蝉翼,捏一下就能撕开;果核薄如纸,可食率高达90%以上;肉厚多汁,咬一下就汁水横流,如此酸甜可口香气四溢,的确让很多“吃货”欲罢不能。
海南贵妃芒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商超、水果品牌零售店。自2010年以来,海南贵妃芒就凭借着品质实力远销海外,已成为海南芒果的一张闪亮名片。来自三亚的果农徐堂堂认为,贵妃芒之所以走俏市场,得益于贵妃芒在三亚的“特殊”待遇:充足的日照光热,高温少雨的自然气候,让贵妃芒果肉细嫩如脂、香甜似蜜。
象牙芒
酸脆爽口开胃
芒果给予人们味蕾记忆并非全是软糯清甜,生腌芒果酸脆爽口的独特滋味,是不少“吃货”爱上芒果的另一个理由。但并非所有的芒果都适合在几分熟的时候就被人们食用,象牙芒属于芒果中的“另类”。
将树上还未完全成熟的象牙芒摘下,洗净削皮后切条,只需撒上适量的辣椒盐,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芒果又酸又甜,口感爽脆清爽,在辣椒盐的佐料下芒果的清甜滋味愈加明显,夏天来一口生腌芒果不要太爽。”海口市民张小姐说,象牙芒益胃生津,止渴降逆,占据着众多“吃货”的胃。
象牙芒来源于泰国,因果型如幼年象牙而得名。芒果分布很广,世界有70多个国家生产芒果,90%集中在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在我国象牙芒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有种植。海南象牙芒种植的面积虽不大,但它却在市场人气颇高。
金煌芒
个大核薄,味美多汁
如果说身材娇小是贵妃芒特点,那在海南芒果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金煌芒便与之相反。金煌芒身材“魁梧高大”,个头往往比巴掌还大,“体重”往往在2斤以上。外表如此“憨厚”的金煌芒,内在的果核却如同纸片般轻薄,果肉令人出乎意料的细腻爽滑,成熟采摘的金煌芒果皮由青绿色变为橙黄色,“金煌芒”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南北纬30°的范围内,是世界芒果的种植区域。而中国芒果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芒果作为为数不多的热带水果之一,其种植品种之多,而不同品种之间也打上了略微不同的滋味标签。金煌芒的滋味特征之一,则是甜度高、果味浓郁香甜。金煌芒在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均有种植,可见市场消费者对它的喜爱程度。
台农1号
软糯清甜,细嫩多汁
作为国内芒果销量最高,人气最旺的品种之一,台农1号可谓“粉丝众多”,在海南99.25万亩的芒果种植面积中,台农1号就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喜欢芒果的“吃货”们对台农并不陌生:个头不大,成熟后果皮黄灿灿的。小台农芒身形虽小,但它果肉饱满、细嫩柔滑纤维少、果核薄小、甜度高、汁水多,这足以让它收获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台农在海南的种植主要在保亭、陵水、三亚一带,台农的生长环境造就它的优良品质,海南岛南部市县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阳光充足,让台农芒果的光合作用更好,积累更多糖分。来自乐东的果农杨旭告诉记者,每年台农上市都会销往北京、江浙、两广等地的农贸市场,而台农因品相、品质不同,其收购价格也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