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海南农业品牌网首页
- 品牌观察
- 文章页
海南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筑牢“南繁硅谷”产业根基
发布时间:2021-10-22 11:38:48 作者: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多名科研人员都会齐聚位于海南的国家南繁育种基地,进行“南繁”育种。秋天,他们如候鸟般集聚;春天,他们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今年5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出台,明确指出培育发展南繁、深海、航天产业。南繁产业将以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为抓手,借鉴CRO研发模式推动南繁科技城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到2023年初步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一道道新的命题亟需解答:一粒种子如何推进南繁产业化“裂变”?从品种选育、生产制种,到知识产权交易、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这条产业链会产生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已露“尖尖角”:海南正在探索的CRO(合同研究组织)模式,成为推动南繁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种业CRO内容愈加丰富
提供育制种技术、田间鉴定、制种外包服务……
海南在多个环节均有探索
10月15日,在位于海口市的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波莲基因)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有序地忙碌着。
“目前,已有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及海南的一些本土企业等共30多家单位和我们签约,意向订单60余个,我们依托育制种CRO模式为他们提供水稻育种服务。”波莲基因总经理曾翔介绍。
种业CRO,源于医学上的“合同服务外包”商业模式,比如一些药厂不自主研发新药,交由第三方研发机构研发,研发出药品后再交由药厂生产,双方共享研发成果。
曾翔介绍,波莲基因一直在探索这样一种商业逻辑:由育种方提供育种材料,波莲基因通过核心技术进行育制种,再交由育种方完成种子商品化,实现南繁育种的产业化运营。
“波莲基因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生物育制种技术‘GAT’(遗传智能化育制种技术体系),在海南设有多个水稻育种实验基地,与其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育制种进程,降低科研成本。”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粟学俊说。
曾翔算了一笔账:就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来说,从育种到制种,需要3至5年时间,整个运营成本约需要40万元。对于品种选育的合同外包服务费,波莲基因只收取2万元-5万元,相比整个运营成本来说是杯水车薪。
但CRO企业愿意做下去,动力和原因何在?曾翔表示,公司看到的是品种知识产权转化后为育种方和CRO企业带来的高额利润分成。
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粟学俊曾主持育成“丰田1A”水稻,一家企业以105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丰田1A”及其系列品种的广西区域独占经营权,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今年,我们委托波莲基因选育了一些水稻新品种,双方约定新品种商品化后共享知识产权成果。”粟学俊说。
曾翔十分看好种业CRO模式的发展前景,“这些产品一旦完成商品化,每一个都能裂变成一个企业。假如有100位育种家委托我们育种,每一个选育出的新品种都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公司,终形成种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产业集聚,产值不可估量。”
今年8月,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美安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签约,打造集科研与检测为一体的国家CMA/CNAS资质认证实验室。双方共同成立的安农美科检测技术服务(海南)有限公司,将从事食品、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的检验检测服务,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开发、培训与咨询服务。
“这也是探索发展种业CRO模式的一种,科研院所可以成为各个市场主体的‘链接器’,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海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劲松认为,育制种CRO是现代种业发展产业链中的一个新业态,随着现代育种方式的不断更新迭代,其内容会愈加丰富。
据了解,目前,海南除了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育制种技术外,在田间鉴定、制种外包服务、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均有探索发展CRO模式。
成为南繁产业“加速器”
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集聚,筑牢“南繁硅谷”产业根基
10月14日,台风“圆规”刚过,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总经理吕玉平就来到位于三亚的56亩玉米基地里察看新品种“隆平007”生长情况,这是该公司落户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后研发的个玉米新品种。
“隆平007”是抗虫玉米新品种,从该品种的叶面上看,十分光滑,无虫洞。“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可以使得国内玉米产量大幅提升。”吕玉平介绍,该技术不仅适合中国市场,也符合巴西和东南亚的玉米市场对抗草地贪夜蛾的迫切需求,今年已经有一批新品种玉米出口巴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成功引进230千克巴西玉米种子,用于隆平生物科研工作,这也是中转基地首单科研用作物种子进境业务。
在这“一进一出”的动作中,可以看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南繁种业打开了全球种业贸易的新机遇。
“南繁硅谷”作为国家战略,内容是南繁,落脚点是硅谷。“目前我们在做一些CRO的运营,收取的服务费用不高,未来的主要目标还是国际种业贸易。”在吕玉平看来,“南繁硅谷”的建设需要“两张翅膀”,一张翅膀是科研机构,另一张翅膀是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种业、生物科技企业,通过企业的聚集效应,筑牢“南繁硅谷”的产业根基。
除了隆平生物,在承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任务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目前正在加速集聚中国种子集团、先正达集团、德国科沃施、荷兰科因公司、九圣禾、敦煌种业等一批国内外龙头种业企业入驻。
今年8月,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在该公司的实验室里,经过技术改良的有香味的玉米、矮化玉米等新品种也在此展示。
“公司已初步构建首创‘基因剪刀+百余项作物产品储备’,目前还属于产品储备阶段。”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表示,未来,随着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成,自贸港对种业交易体制机制的大胆创新,企业将和国内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探索发展CRO模式,共同助力“南繁硅谷”建设。
除了企业加速集聚,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也纷纷进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据统计,近年来,三亚崖州湾地区的专利申请量达67件,其中31件获得了专利授权。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育种领域,在新兴基因编辑育种领域也有部分专利申请。
“孵化和引进CRO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撑,新的科研机构落地就会带来新的科研项目,由此持续推出新技术,这些技术尤其是共性技术如应用于产业,就会催生CRO技术的新供给和产业新需求。”李劲松认为,这是种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CRO正成为推动南繁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有需求、有空间、有潜力
专家:海南应抢抓机遇,制定种业CRO服务规范,加快制度创新
也有观点认为,和医学CRO广阔、成熟的市场不同,南繁CRO市场需要长期培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种业企业有6000多家,分布在海南的种业企业也整体存在“小散弱”的现状。另外,农业区域特征明显,各个省份对品种标准要求不一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O模式的发展。
“南繁不仅是科研项目,也是产业项目。”吕玉平建议,政府需要集中精力孵化扶持一批“专精尖特”的CRO企业,同时向全球招聘种业科学家,加速将全球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9日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10月14日,三亚市召开种业CRO机制发展专题会议。三亚市副市长罗东表示,将CRO机制引入南繁的制育种领域,有需求、有空间、也有潜力。目前三亚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仍然不够活跃,随着成熟的服务主体出现,且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完善,CRO的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在国家种业振兴和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大背景下,南繁种业产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CRO服务模块也将拥有更大潜力。
李劲松认为,海南应该抢抓机遇,以CRO模式为突破口加快打造“南繁硅谷”。同时,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不断释放红利,应以制度创新吸引更多的CRO企业集聚海南。
罗东建议,发展种业CRO要制定种业主体门槛,要按照种业行业管理要求和规律,围绕保、育、测、繁、推等环节,制定种业CRO服务规范。同时,加快制度创新,在种业知识产权、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材料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快相关政策落地,针对种业CRO服务出台专门鼓励政策。
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南发展南繁育制种CRO模式,是推动落实做好“从一手包办式向科技服务外包模式转变”的“南繁硅谷”文章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加快实现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促进南繁种业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