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兰:加大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力度,打造“海南名片”

发布时间:2022-03-20 16:23:57 作者:
       近年来,海南围绕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涌现出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区域品牌。这些区域品牌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用度,如文昌鸡、琼中绿橙、三亚芒果、桥头地瓜、陵水圣女果等。但是,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也存在着重品牌创建、轻品牌保护的思想,造成品牌侵权事件、假冒伪劣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力度,使之真正成为亮眼的“海南名片”。

  强化科技支撑和标准化建设。与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品质的好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一些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自然退化和变异,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农产品区域品牌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借力南繁基地、海南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力量,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的品种引进、改良、提纯复壮和储备工作,保证品种资源万无一失。充分发挥县、乡农业科技体系的作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保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构建品种引进、投入品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自检、追溯管理等全程标准化管控体系,推进国家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档次。

  增强农户的品牌保护意识。农产品区域品牌多由地方政府主导打造,辖区内所有农户均可受益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就导致许多农户只关注品牌经济利益,存在“搭顺风车”心态和过度使用倾向,使金字招牌被严重透支。农产品品牌的基础是质量,倘若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被市场抛弃。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户,如果没有农户的自觉参与,农产品质量便很难保障。为此,应加大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通俗易懂形式,通过典型实例,让农户了解产品质量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之间的关系,懂得“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道理,进而增强农户的品牌保护意识,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良性机制。引导农户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管理,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标准,稳定农产品的内在品质。

  大力培育企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缺陷是持有主体不明确。企业品牌是独立的品牌,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能有效避免区域品牌的滥用。当前,我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龙头企业少,且品牌多、杂乱,不利于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此,必须转型升级,逐渐过渡到以企业为品牌持有主体的市场化品牌。政府部门应对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壮大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为重点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大品牌的整合力度。对同类农产品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追溯,方便消费者识别和购买,避免恶性竞争,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商标意识,积极开展地域标识商标注册和产权登记,取得产权保护,把企业的商业品牌与原产地紧密挂钩,打造更多的企业品牌。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我省不少地方对农产品品牌“重建轻管”现象依然突出,例如,2021年10月,一销售企业在没有“琼中绿橙”经销授权书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带有“琼中绿橙”商标的包装箱,构成商标侵权案件被查处。这些冒充产品严重损害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形象。为此,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优质品牌农产品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合格证管理制度、产品认证制度,防止盗用区域公用品牌的不法行为。要围绕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振兴推动和农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更为细化的政策,包括生产、包装、产销、品牌等环节,形成更加专业的政策法规,加快为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政策和规则闭环。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假冒农产品品牌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特别要在产品上市期间加强举报、曝光和惩戒力度,对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不良经营主体,给予严厉打击,维护商标品牌的品牌形象与个性,为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作者系海南省委党校教授)

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