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百亿级黑猪产业如何东山再起

发布时间:2022-07-15 15:08:57 作者:
7月炎夏,午饭时分,屯昌县丽雅饭店的风扇照例满堂送爽。饭桌中央的汤锅沸了,客人将新鲜的黑猪肉片入锅涮熟,再蘸着酱料入口,一边咀嚼,一边发出满足的声音。

  结账时,有客人看了收费明细,不由得小声嘀咕:“黑猪肉现在一斤涨了10块钱?”一旁的饭店老板罗丽雅有些无奈。她开店19年了,地道的黑猪肉一直是自家招牌菜,但这几年,从村里买黑猪是越来越难了——岛内黑猪养殖规模,从高峰期年销量120万头锐减至约60万头,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

  说起海南黑猪,其皮薄、肉嫩、味浓的口感,一直颇受本地消费者欢迎。产业旺时,带动上下游发展出上百亿元的产值规模。是什么原因,让海南黑猪年销量几近腰斩?作为海南特色产业,它该如何恢复昔日元气?

  A 昔日“猪王”为何黯然离场

  如今,再有人和李刚聊起黑猪这个话题,气氛会变得沉默。

  在海南黑猪行业,李刚曾经颇有名气。2003年,他辞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当上了“猪倌”。几年后,他把养的200头黑猪卖到了北京,随后又打开了深圳市场,岛外年销量时超过5万头,李刚也成为屯昌黑猪养殖界名副其实的“猪王”。

  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时,2019年,意外来袭。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席卷全国。当时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猪极易感染,染病后极易死亡。人们的办法,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那年,李刚忍痛处理了养猪场里上万头猪……这都是他十几年来积累的心血。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儋州“猪王”李桂生身上。旺时,他的养猪场年出栏黑猪上万头,“但一场非洲猪瘟,让我损失了上千万元”。

  非洲猪瘟给岛内养猪业带来的,是几近覆灭的打击。“对传统猪场影响大,损失率在九成以上。”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姚德标回忆道。

  部分黑猪养殖户甚至都留下了心理阴影,总担心再投入大笔钱去养猪,还会遭遇类似的打击。

  李刚说,深圳等地的合作伙伴经常问他,能不能继续供应黑猪,但仔细算算投入,他还是摇头回绝了——要建立一个能阻隔传染病、具备高等级生物防护能力的养殖场,成本令一般人难以承担,“年出栏过万头猪的养猪场,传统的建设成本是500万元,生物防护等级高的养猪场,建设成本要4000万元”。

  除此之外,因为业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各种成本账算下来,又劝退了不少养殖者。

  “黑猪出栏需要10个月以上,是白猪的一倍,但出栏价格每斤只比白猪多一两元,所以养黑猪的人越来越少了。”屯昌县畜牧兽医和渔业事业中心主任王聪说。

  以海南黑猪大县屯昌为例,全县黑猪存栏量曾超过20万头,现在只剩不到一半。从全省来看,2019年非洲猪瘟肆虐以来,海南黑猪养殖规模恢复十分缓慢,一些从业者和专家估计,如今黑猪年销量仅约60万头。

  供不应求,造成黑猪肉价格上涨,进一步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丽雅饭店附近农贸市场卖肉的摊贩,明显感知到这种变化,以前一天能卖一整只黑猪,现在只能卖掉半只。

  7月9日下午,罗丽雅送走后一桌客人,得空坐下休息。有时,她还要亲自去乡下找黑猪、选猪肉,进货价高了,进货的过程也越发耗时耗力,她不得不调高菜价平衡成本,想起中午客人的嘀咕,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B 吃得起,养不起

  “还想养黑猪么?”

  “想。”

  李桂生不假思索地说。但即使如此,他还是选择将养殖黑猪时获得的各种奖状证书“雪藏”,转身去养白猪了。

  因为对规模化养殖者来说,养黑猪的高昂成本还体现在另一个环节:育种。

  拿制作面包打比方,养白猪,相当于买面粉,拿来就可以做,而养黑猪,就好比从下地种麦子起步。一头商品黑猪的养成,往往是一场耗时、费钱的“持久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海南黑猪不等于海南本地土猪(包括海南猪、五指山猪和墩头猪)。海南黑猪,是由海南猪和外地公猪,如杜洛克猪、长白猪等,通过不断杂交、培育而成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猪,全身黑色,既保留了海南猪的肉质韧、肉香等优点,又吸收了外地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长处。

  但从海南猪到海南黑猪的转变,没有笔直大道可走。杂交过程中,要将母本与父本的优点集于一身,如同摸石头过河,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状况。

  这点让李刚感受颇深。他早期培育的黑猪,要么瘦肉率不理想,要么黄毛猪特别多,不符合消费者的喜好,甚至还出现猪肉发灰的情况。耗费五六年,他才培育出理想的黑猪品种。

  全国知名黑猪品牌、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壹号土猪”,在培育时也出现过大规模的毛色差异问题。仅淘汰该批母猪,就让公司损失了3000万元。

  如果说上述问题,还能通过增加投资来解决,那么海南猪数量的减少,就不是用钱能解决的了。

  有公司曾去屯昌的各农村收购海南猪用来育种,后只买到几百头,远低于他们所需的数量。

  省农业农村厅去年发布的《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海南猪的数量要达到5000头。

  近些年,海南逐渐重视对本地猪的保种工作,至今已建成海南猪(屯昌猪)保种场、五指山猪保种场,以及省级海南猪(屯昌猪)保种场、省级海南猪(临高猪)保种场、省级两广小花猪(墩头猪)保种场等,小规模地保存着海南不同地方品种的活体猪,以维持这些生物种群持续存在。

  C 寻找飞出去的风口

  过去10多年,国内多地黑猪品牌接连打出知名度,其中鲜有海南品牌的身影。曾经产值达百亿元的海南黑猪产业,名气更多留在岛内市场。这是为何?

  一方面,由于海南人民有吃黑猪肉的习惯,本地市场就足以让海南黑猪企业盈利,这也导致企业缺少出岛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知名的黑猪品牌,往往集科研育种、疫病防护、养殖、加工、销售环节于一体,育种技术转化快,整体抗风险能力强。

  反观海南,黑猪产业主体虽多,却没有形成集群化优势。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畜禽品种选育专家侯冠彧看来,海南各市县原种猪场、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企业间多是各自为战,“产学研脱节的局面,不利于打响海南黑猪品牌”。

  要怎么扩大海南黑猪的品牌影响力?

  被非洲猪瘟中断步伐之前,李桂生进行过海南黑猪品牌化的探索。

  他抓住温泉养殖的特色,在岛内开设了多家黑猪鲜肉专卖店,并销售黑猪腊肉、黑猪腊肠和黑猪肉粽等深加工产品,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在打造品牌影响力方面,“壹号土猪”走得更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朱沆认为,营销大胆且极具创意,是该品牌的突出优势。该品牌策划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招聘研究生卖猪肉”等营销热点,赚足了大众眼球。

  非洲猪瘟的打击,虽然让海南黑猪产量骤减,但市场上的消费需求依然存在。面对这样一个供小于求的窗口期,海南上市农业企业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大幅提升养殖规模,旗下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养殖的黑猪,年出栏量已达16万头。

  营销不够有力、岛外市场开拓不足、抗风险能力弱、育种成本高……汲取了产业经验与教训,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畜牧市场总监万长华表示,公司除了发展黑猪养殖基地,还计划建立黑猪中端和高端品牌,研究屠宰、深加工和保鲜技术,面向全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特色产品,“计划两年后,养殖黑猪年出栏量达50万头,我们有信心在全国市场上争取一席之地”。

  曾经的“猪王”李刚和李桂生,也在持续关注海南黑猪产业的动态。李刚还保留着一部分母黑猪,以备日后东山再起。

  又到饭点了,丽雅饭店又迎来一群客人。黑猪肉照例是每桌的必点菜。看着大家热闹开餐的场景,罗丽雅真心盼着海南黑猪产业能恢复往日生机,她的饭店也能继续这样热闹地开下去。

重点推荐